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博物館驚魂夜的時間了。

去年參加伯恩的博物館之夜,這種活動講白了就是"一張門票吃到飽,8個小時內所有各大博物、美術及展覽館通通開放,只要你體力腳力好,保證看到眼花撩亂沒問題",所以今年在Basel,對這種展覽最沒有抵抗力的兩人,果真被制約似的七點出門買了門票開始參觀,還真的逛到零晨兩點才回家了。(逛到後來真的可以用-飢寒交迫來形容肉體的狀況了XD)

博物館很多,如果各位有興趣來參加這種活動的話,最建議的逛法不是愈多愈好,反而是建議大家從"平常不開放參觀"的特殊建築或地點下手,因為博物館及美術館是平常就有開放的場地,但是像是伯恩的Bundesversammlung(聯邦大會?)或是Credit Susse銀行的辦公室(為什麼要去看銀行的辦公室?因為裡頭的室內設計及展示的藝術品或畫作還滿有可看性的)...像這種平常不開放參觀,或是需要申請團體參觀的地點,在博物館之夜這一天就請別錯過了。

Basel今年的景點清單就列了38個,連動物園都在清單上了,我想大概是想讓大家有機會看看"夜行性動物"清醒的模樣吧?!這次買了門票後就先進(Historisches Museum)歷史博物館暖身,接著前往Haus für Elektronische künste Basel(這個我不曉得怎麼翻譯,就有一個結合:電台、電子音樂發展歷史的展覽附加一個很奇妙的個人藝術表演館)

午夜場則來到了:Sammlung friedhof Hörnli,逛到這裡才發現原來這才是今天的重頭戲,倒也不是說其他的展覽沒意思,而是我們不曉得原來這個地點這麼有趣及充滿歷史感。

好了,以下不囉嗦,咱們來圖說了。(明明就囉嗦了一長串!)

第一站:歷史博物館

IMG_7083.jpg 

這個是半世紀前的"通勤車票",尺寸比一張名片還小,十分可愛。

IMG_7102.jpg 

伯恩有古董車,Basel也有!!(而且還有餐車,可以在車上點飲料或點心)

IMG_7114.jpg 

IMG_7116.jpg 

第二站:Haus für electronische künste Basel

這裡可以看到一堆從早期到近代的電子混音設備,有些老機器甚至有提供體驗。

IMG_7127.jpg 

參觀的小朋友正在按表格調整機器,超認真!

IMG_7133.jpg 

這裡地下室有間DIY室,你可以自已動手做出屬於自已的機器人或擺飾。

IMG_7135.jpg 

IMG_7137.jpg 

IMG_7141.jpg 

 

每個小朋友都好認真齁!但是這地下室的DIY區實在是太吵了,看了幾分鐘後我就速速逃回樓上去了。

IMG_7148.jpg 

有展覽的地方就一定有吃的地方!這個是義大利甜點Cannoli外表炸的酥脆香甜的餅乾,內層鑲滿奶油、卡士達、巧克力...等等不同口味的餡料,外層再甜死人不償命的撒上厚厚一層白糖霜,愈甜就記得要搭配愈苦的咖啡(這個已經變成我在歐美的"生存法則"之一了)。重點是這外層酥酥脆脆的餅乾一入口,立刻讓我有一種復古的味覺記憶湧現,只是真的想不起來,台灣有種很類似的油炸餅乾,到底長什麼模樣或是名稱叫什麼了。

IMG_7173.jpg 

IMG_7175.jpg 

接下來就是當晚的重頭戲了:Sammlung Friedhof Hörnli,這座墓園為什麼從靈骨塔搖身一變成為展覽館(註1),這裡就有個故事在裡頭了,話說當天的導遊兼館長Peter Galler(應該是館長兼導遊才對),開始講述他在17歲時,人生第一份工作就是在這墓園當實習生(到今年已經36年的光陰了),剛進來時他也不曉得該做些什麼工作,就詢問當時的館長他要做些什麼,館長指派他的第一個工作就是:「把堆積如山的骨灰罈通通都打碎。」(註2)

所以他接到的第一個任務就是打碎這些堆積如山的骨灰罈(用堆積如山是真的一點也不誇張的),他從早上開始賣力的敲敲打打,甚至還發明出一些像棒球打擊的招式來擊碎並破壞這些骨灰罈(當時他才17歲),打到下午後,愈想愈不對,因為雖然有些骨灰罈又老又舊了,可是仍舊可以看出做工精緻、設計典雅的手感在,所以他打到後來(大概也手軟了),當他看到一個很古典雅緻的骨灰罈時,真的是完全下不了手去破壞它了,所以他就悄悄的將它移到角落去堆放,當天下班時刻,館長來看他的工作進度時,看到他把某些骨灰罈堆到角落裡,立刻斥責他沒有把工作好好完成,Peter為自已的行為辯解:「可是這些罈真的是又漂亮又有歷史感,我真的下不了手把這麼美的東西打爛啊!」

館長其實也很無奈,因為墓園從來就只有空間愈來愈少的問題,骨灰罈愈積愈高,這種又老又舊又不能資源回收利用的容器,當時的墓園裡可是有幾百幾千件的。於是館長就問他:「你留下這些又老又舊又毫無用處的東西能做些什麼?」Peter當時年幼又羞澀,老實說也不曉得留下這些木製、鐵製、瓷器製的容器能做什麼,於是就老實回答說:「我也不知道留下這些能做什麼」當時館長刻薄的回應這位年青人:「這些又老又舊又一無事處且佔空間的骨灰罈,大概唯一的用途就是拿來展覽放在博物館裡了」

 

噹噹!現在這裡真的變成博物館了,而且下面這張照片裡的骨灰罈,就是當初Peter打到後來,下不了手的第一個罈。

IMG_7191.jpg

現場除了很多"罈"之外,這些精美的擺飾都是早期人們為了紀念亡者而製作的物品。

IMG_7176.jpg 

這是非常少見的墓碑,請注意耶穌的胸部,在舊時,有些人會製作這樣女性化的耶穌墓碑,專用女性亡者使用。但是在宗教愈來愈有影響力的時代,這樣的墓碑算是非常"要不得"的物品,所以大部份的女性化耶穌墓碑都已經被摧毀了,這個是少數保留下來,算是見證舊時風俗的物品。

IMG_7179.jpg 

這個則是亡者身上的"身外之物"了。

IMG_7180.jpg 

這個是用亡者的頭髮製成的紀念物品,而且只使用婦女的頭髮,多半是在還沒去世前就先行幫她剪下一段頭髮。據說,男性由於髮質的關係,是無法製作的,不過Peter說明,現代女性的頭髮已經無法再製作成這樣的亡者紀念品了,大概是因為現代人使用化學洗髮精的源固,頭髮無法長期保存了。(這裡最老的頭髮近4百年了)

照片左側及上方都是使用頭髮製或編製而成的紀念物品。

IMG_7184.jpg 

IMG_7189.jpg  

當天最後一站:Museum der Kulturen Basel

本期主題是China town,所以趁著過年,應景的來張麻將照吧。

IMG_7197.jpg 

咱們的土地公也出動了。

IMG_7198.jpg 

這個則是東方人燒給亡者的東西了。

IMG_7199.jpg  

以上,博物館驚魂夜結束,謝謝收看。

註1:當然Friedhof主要的功能仍然是做為墓園使用,全區只有一棟建築物變身成為展覽館,這裡目前已有十六萬人安眠於此地。當晚入夜靠著一路上燃燒的木材指引方向及照明,愈接近目的地時,夾道兩旁還有遊客點燃的白色蠟燭;走到這裡我全身寒毛,已經不曉得是因為天氣寒冷或是夜訪墓園的關係了。(不過當晚溫度是-2度左右,真的很冷。)

註2:當然這些都是使用完畢的空罈了,不過就別問我那些骨灰到那裡去了,我目前還沒有研究到那裡去,不過我知道這裡買地放骨灰罈的使用年限是25年左右,很有可能期間一到,要不家屬再付費買25年,要不就是將骨灰集中到公共的骨灰坑->這個絕對不是罈的尺寸了,是建構在地底的建築,但是會在地面做一個可開啟的圓蓋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