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人每年都應該要挑戰一件「從來沒有嘗試過的新事情」,那我在第一個月就達成這個目標了。
以下開始圖說:
敬告讀者:挑戰Igloo不止需要一股勇氣及傻勁,更重要是要有完善的裝備及充足的體力。
第一步佔地為王:找到合適的地點後,畫圈圈以中心點開始,第一步是穿雪鞋在地基上走走走走走,把雪壓緊實。同時則開始尋找適合的雪,準備切割做雪磚了,建構時所有的雪磚仍要時時以中心點的半徑做基準點。所以插在中心點的長竿及彩帶最好一直固定在那裡。
本人的工作:切割雪磚。(從九點開始,到下午三點為止,下午手臂已經接近半殘廢的狀態了)
第一步不是看到雪就開始切割,是要先用鋁鍬把上層鬆散雪層先移除(約30cm高),接著以約長60cm*高50cm*寬20cm的尺寸,盡量不要忽大忽小的切割雪磚,當然愈往上層建造時,寬度可以稍稍減少,但是盡量維持每一塊雪磚都是相同的大小,這個其實很難,尤其是愈到後來,體力愈來愈消耗時,我連直線切割時,每隔1尺左右就要休息個幾秒鐘,好讓手臂的肌肉有機會喘口氣。
去年有一次igloo沒成功的經驗後,這次是有備而來的,我手上戴著萬用主婦塑膠手套,不但完全防水又能維持好手感,手套下則是一雙醫生開刀用的薄手套,再底層則是一雙絲質的運動手套。以保暖度而言不足,但是防水度100分,而且開始工作後,手指低溫的刺痛感就會迅速消失了。所以唯一覺得冷的瞬間反而是停下來吃午餐的時段。
這裡可以看到雪磚有一層層的擠壓結構,所以想省事成功蓋一間igloo的必要條件就是:上個月最好山區有大雪特報,因為雪量不足或不夠「陳年」都會讓你的igloo開天窗。
午餐時光,麵包配熱狗。訣竅是請吃快一點,不然拿在手上溫熱的熱狗,轉眼間就會變冷了。
負責在igloo裡頭建造的人,在午餐時間時就要有專人送餐了,因為這時候還沒把”門”挖通;他們在裡頭是出不來的。
建造igloo最神奇的事就是,只要把一塊塊的雪磚推擠在一起,接縫處用鬆雪填充,隨著時間過去,結構就會愈來愈緊實,接縫處也會緊密的連接在一起。不過也要天氣配合,因為若氣溫過低時(-10度以下),雪磚就愈來愈難順利接合,除非用水去協助建構。
下午四點左右,兩間igloo都順利完成了,所以這時候還有閒暇來繼續擴充範圍,廚房出現了。
接著做最後收尾的通道屋頂,igloo的入口最好有些結構做防風!不過igloo入口是不會封死的,氧氣及安全的考量。
入夜點燃火把!超有fu!
火把的功能二:取暖。
igloo必備:瑞士起司鍋,不過好笑的是Stefan是唯一的瑞士人,本團7人(我是唯一的女性/雖然現實生活裡有時候會忘了自己也是女生的事實)國藉有:德國、比利時、法國、荷蘭、德法混血、台灣。
這是隔天一早醒來出門就會看到的光景,昨晚的足跡幾乎已經全被新雪覆蓋住了。
忘了講,對我而言,挑戰igloo最困難的不是入睡的低溫或粗重的工作,而是要在冰天雪地的室外上廁所!!!!!
樹上的雪層簡直就是藝術品了,光瞄一眼就知道雪從那個方向吹來了。
任務達成下山
以上,期待下回再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