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我們去Erdmanns Höhle進行洞穴體驗時,體驗像豬仔在泥沼中打滾的代價就是:厚重泥濘把我的隨身相機鏡頭搞壞,之後兩人開始三不五時上網物色新相機。(在這裡修相機的錢,多半可以直接買一台新機)每回上網搜尋一番後,老是因為設計、功能、價格、尺寸、規格....的種種因素,讓Stefan一直大嘆為何市面上還沒有出現他"夢想中的小DC!"

我則對Fuji、Canon、Nikon這三個品牌有點偏心的喜好,真來問我也解釋不出,為何一樣是日系品牌,我就沒那麼喜歡Sony、Panasonic、Casio(即使這些品牌也有它們的強項及優點)

Stefan對小相機的的要求很明確:

(1)輕薄短小(厚度不能超過30mm,因為要塞褲子/外套胸前口袋裡)

(2)大光圈、超廣角至少24mm

(3)操作性的P、A、S、M模式都要有

(4)重量不要超過300g

(5)最好有觀景窗(註1)

他自認合情合理,實則龜毛無比、萬中選一的細節,讓兩人找相機找得眼花撩亂,討論到口乾舌燥,大半年過去,還是找不到理想的相機,出門還是得認命的扛著大相機(註2)上山下海。

今年瑞士國慶日是星期四,很多人自行造橋連休4天,Stefan也不例外的規劃了一個冰河行程。所以出發前我們不死心的繼續搜集相機資料,今年大光圈的隨身相機有了更五花八門的選擇,最後Canon S110勝出,成為我們兩人的共同選擇,相機挑選是很見仁見智的事,所以我僅純粹分享自己的使用心得,你來問我相機大海中要挑那一台,我也只能回你:自己去做功課啦!

Stefan在瑞士的網路商店Digitec online shop下單,隔天下午我去實體門市刷卡付錢把相機帶回家,連說明書都沒時間讀,直接上網先抓一份英文說明書PDF檔灌進手機裡(打算坐火車時讀),相機及充電器塞進背包裡,要準備趕回伯恩為登山做準備了。

IMG_9999.JPG

我們兩人花了大概30分鐘在互看(因為誰都不想下最後的決定,以免後悔),到底要挑黑色或白色!?最後決定買白色的,因為第一支相機Demo示範影片就是白色機,這個第一印象後來變成決定顏色的關鍵,不然務實的兩人也都覺得黑色機也不錯!耐髒也耐看,但是白色機也長得很可愛!

IMG_0005.JPG

相機入手後僅剩5小時去摸清功能/操作按鍵,隔天緊接著立刻上場在高山裡進行嚴苛的溫差、光線、白雪的考驗,用慣了「光空機就820g重」的大相機後,含電池僅重198g的S110,立刻讓我們感謝它的輕薄短小,畢竟扛著背包上到4千尺的高山,少500g就差很多了!

挑這台純粹主要就是為了上山時,有超廣角才能把壯麗的群山景色一覽無遺的拍下,不過用慣大相機二年下來,我老早就習慣「犀利畫素」的人像殘酷寫實表現,所以S110使用全自動功能拍攝人像時,每張照片我都覺得會不會太柔美了一點,有些不太習慣,但是拿小DC的像素及畫面上的表現結果和專業機一比當然是"**比雞腿",會這樣比較除了不切實際外,邏輯也有問題。

撇開全自動人象拍攝會自動有美肌的感覺外,S110近拍可對焦3cm的距離就讓我很驚艷,我們曾經考慮過敗一顆Macro鏡頭,但是我們拍景色、拍人像、拍動物,卻很少需要微距拍攝,為了不常使用的功能,專門買一顆鏡頭真的有些浪費。小DC近距離拍攝功能,如果打算拿來拍攝活潑的昆蟲,可能有些技術上的難度,但是微距我多半只需拿來拍花草植物或是博物館裡的展覽品細節。既然不會移動,這台S110的微距拍攝功能對我而言就已夠用。

IMG_0030.JPG

IMG_0031.JPG

IMG_0125.JPG

除了近拍功能外,S110也有內建的特殊瀘鏡/場景拍攝模式,清單細節請自行去查詢相機的介紹及評比文,我這裡僅針對我偏好的Tilt-shift(或稱Miniature effect)移軸/模型攝影來寫,Tilt shift攝影其實可利用後製軟體來製作,相機沒有內建也無所謂,不過拍攝同一個場景選用自動模式及模型模式時,可以很明顯比較出:不僅止有微縮模型的效果,連色彩的表現也更飽強烈。

這張是全自動拍攝:

IMG_0413.JPG 

這張是Tilt shift模式拍攝,光草地的綠就看得出明顯的差異了;我每次看這種tilt shift照片,都覺得好可愛!這是趁Stefan去踢足球時拍的。 

IMG_0412.JPG

這張沒有調成高速拍攝,純粹用全自動拍攝,也能捕抓到半空中的球。

IMG_0407.JPG

這是背光拍攝

IMG_0408.JPG

另外有些人提到的超廣角左右變形現象,這張左下角可以稍微觀察到,右下角本來就是個上坡。

IMG_0409.JPG

使用12天下來,即便沒時間好好細讀使用說明(我是那種會把使用說明書讀完的強迫症人),但是相機操作使用上真的易懂又好上手,觸控螢幕、Wifi傳輸功能、鏡頭快速控制環......這些使用上的特點,都讓人驚艷怎麼才隔個幾年,隨身機也愈來愈高科技,所有的程式及設計也愈來愈貼心順手又好用。另外有人討論到這相機的手感掌握度,我個人覺得反正單手拍攝時,一定會把吊帶掛在手腕上,(這是使用大相機後養成的習慣)機身背面左上的止滑墊作用也不錯,連粗手粗腳的Stefan也沒抱怨過單手持機的困難。

我唯一需要一點時間適應的,是左上角的自動升降閃光燈,這個如果切換到自動閃光燈模式時,左手有幾回真的忘了閃光燈這回事,而放在閃光燈上。不過我的拍攝習慣多半強制關閉閃光,一般拍攝沒有使用閃光燈補光的習慣,當然如果場景需要補光時,幾回合下來左手自然就會知道,那裡是安全距離或用姆指及食指架成一個L型來托撐機身。

另外針對雪地拍攝的效果,請自行參考我的下一篇Pollux冰河+登山一文。(至於我的Pollux什麼時候寫完?嘿嘿,快啦~快啦~)

註1:要觀景窗的原因是因為在雪地裡,一般相機幾乎都會因為雪的光反射,看不見螢幕,幾乎只能半盲拍攝。不過這台S110的螢幕亮度可調整(5格),在平地一格就看得清晰夠力,雪地時我拉高到3格,電力當然更耗損,但是意外發現雪地拍攝,螢幕表現也一清二楚,絲毫沒有困難藉由螢幕來對焦或觀景。

註2:我們在城市或旅遊時,多半揹大相機出門,所以只要我在家,相機在手邊時,多半也是用它來拍食物、拍風景、拍人象。目前服役的是Canon EOS 7D,如果遇到攝影活動時,會再和S弟弟另外借用他的相機來支援拍攝工作,S弟弟的相機則是Canon 5D Mark II,新的S110入手後,家裡又添了一台Canon!

註3:另一個小小的驚喜是,我的前二台Fuji已經都是大陸製的DC了,所以乍見S110屁股底下的Made in Japan字樣時,我還楞了一下。機身的密合度及全體組合螺絲都是白色糸...這些種種細節加起來,現在似乎可以理解有人說:"買到日本機時,爽度會增加"是什麼意思了。(爽)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相機 攝影
    全站熱搜

    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