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德、法、瑞三地其實不難買到豆腐(真空包裝,多半被放在奶類或起司優格冷藏區),我家離新亞洲超市也近,想要買板豆腐、嫩豆腐也不難。撇開價位高昂或口感習不習慣的因素外,其實這次嘗試做豆腐是突然發現原來我手邊拿來排毒用的瀉鹽,就是製作豆腐的一種凝固劑-鹽滷,對於買不到熟石膏而想挑戰自製豆腐的人而言,德國的藥局也可以輕鬆買到Bittersalz(瀉鹽),不過不管用熟石膏或鹽滷來做手工豆腐,都是一件很搞剛的工作,所以要累就一次累到位,泡一次黃豆,一口氣把豆漿、豆腐及豆酥通通搞定。

為了自製豆腐開始上網查資料,發現手工自製豆腐的達人還真不少,各種凝固劑都有人使用,看得我眼花撩亂。我沒有豆腐模、豆漿布、豆漿機這些設備,完全用自家廚房找得的"工具"來替代,新手上路才發現路途險惡,從小吃到大的豆腐、豆花及豆漿,原來是歷經重重關卡及過程才生出來,工廠化生產的豆類商品已經幾乎消滅了傳統手工的市場。自己做出來的豆製品,賣相及口感離達人們的製品還差好大一截,不過挑戰第一回合的自制豆腐後,冰箱裡躺著冷凍豆渣、新鮮無糖豆漿及板豆腐,至少可以一解我的豆癮。

 

圖說:

終於啟用Bosch果汁機模式了(其實做豆腐只是藉口)

IMG_0991

 

IMG_0993 

組合後的模樣,妙的是真正使用時才會發現很多零件的小設計,Mixer除了上蓋及底座都有卡榫固定外,底部還有個小小的磁石強化穩定度。

IMG_0994 

咔啦~咔啦打漿中。

IMG_0995 

沒有豆漿袋,我拿手邊最大條擦乾餐具的乾淨廚巾來濾,打濕後擰乾使用效果也不錯。讀了好幾篇提及擰豆渣擰到雙手"鐵"掉的文章,原本頂期擰完600g黃豆及4400cc的豆漿後應該會鐵手才對。沒想到大概平常攀岩訓練有差,手掌及手臂不覺得累。倒是待廚房半天反覆工作碰水下來,手掌上的皮膚已經直逼砂布的觸感了。

煮豆漿中,這還真的不能偷懶,要全程攪動鍋底避免燒焦及觀察泡泡起消及溫度狀況。

IMG_0997

接著豆腐就做好了,喂~沒有那麼快啦,初次製豆腐,沒有任何豆腐模可用,直接拿WMF快鍋裡的有孔蒸盤來用,所以才會有這有趣的三圈形成,而原本填個9分滿的豆腐腦在重壓之後,立刻矮了一截,也難怪大部份的豆腐模具都做得又高又瘦。

IMG_1001 

做好後,注填冰水淹沒豆腐後放冰箱冷藏。當晚新鮮切食沾一點醬油食用,口感似板豆腐。

IMG_1011 

接著懶人用烤箱一口氣烘烤所有的豆渣中,烤箱設定150度,每隔10~15分鐘開門拿鏟子翻動一下豆渣。(烤的愈乾最後炒豆渣的時間愈短,最後將近烤了1小時左右)

IMG_1014 

取部份豆渣來製作豆酥,其餘的豆渣放涼後分小袋進冷凍庫備用。因為水份脫得極乾,所以每小袋50g分裝。

IMG_1018  

 隔天試作豆腐起司沙拉,參考Masa的這篇食譜,果然如Masa所說的一樣,騙得我家這位吃起司30年的人,用看的也分不出Mozzarella及豆腐的差別。

 豆渣則參考Carol的這篇食譜,炒好後令人想立刻煮稀飯來配。

同場加映豆腐蕃茄沙拉,沙拉醬可以調配自己喜歡的滋味即可。 

IMG_1020 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9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